聚焦微项目化学习,落实信息素养提升——新城花园小学信息教研组活动
聚焦微项目化学习,落实信息素养提升
——新城花园小学信息教研组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苏州工业园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园教〔2018〕18号)的文件精神,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和个人专业发展,2024年10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小学信息科技周菊明名师工作坊第十一次研修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下参加的有周菊明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新城花园小学信息教研组全体成员、金鸡湖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信息科技教师,以及工作坊结对学校全体信息科技教师,线上参与的有园区和盐城滨海县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直播观看人数共计82人次。
第一阶段
微项目化课例展示
围绕研修主题,文萃小学周菊明副校长、新城花园小学信息中心章震主任认真组织了线下磨课活动。活动当日,新城花园小学张玲焱老师和景城学校闫妮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我是苏州代言人——开展在线协作学习》和六年级《设计手语翻译器》两课。

张老师的课围绕“我是苏州代言人”这一项目主题,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协作,让学生体验在线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而掌握在线协作学习的相关知识。任务一借助在线思维导图开展小组分工,学生初步感受协作学习,知道在线文档具有共享性、高效性,任务二协同编辑完成作品的制作,学生进一步了解协作学习的过程。评价环节借助问卷星投票的形式,各个作品一一呈现,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感受在线协作的成果。最后,拓展了在线协作文档的创建与分享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本节课环节完整、结构清晰,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了解协作学习的过程,学习兴趣浓厚,成果精彩纷呈。

闫老师的课以设计手语翻译器为主题,通过“听障人士相关视频”导入,引出本课课题——利用AI手势识别设计手语翻译器,并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应具备的功能。接着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翻译手语的过程,然后对比分析出“机器”翻译手语的过程,并引出手势识别技术。随后以开发者的角度确定开发流程,即本项目的核心任务。本节课的基础任务是通过体验AI训练工具认识训练机器学习的过程,完成手语库的建立,然后通过采集手语——与手语库对比——输出结果三个任务实现简单的手语翻译功能,并对效果加以分析并寻找不足和技术难点,借此向学生展示现有手语翻译APP现实中的应用情况。最后由学生思考哪些生活场景中也用到了手势识别技术,拓宽学生的技术视野。课程新颖有创新,在真实应用情境中让学习真正发生,课程设计立意高远,学生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
思维碰撞,潜心教研
评课环节,首先由张玲焱和闫妮老师围绕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接着名师工作坊和金鸡湖集团校学校的各位老师分别就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讨,指出了课堂的亮点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周菊明副校长从微项目化的角度,结合前期磨课和课堂呈现效果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了客观、全面、细致的评价,同时结合工作坊一课三磨的要求,指导老师们精心打磨课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现场教研氛围浓厚。

第三阶段
名师引领,学术赋能
最后,来自盐城市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的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仇大成,以《小学信息科技微项目式学习实践指导》为主题开展了专家讲座。仇老师基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从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步骤、微项目学习的特征、微项目学习过程的设计,以及微项目学习的实践指导等多个角度,由理论到实践细致地阐述了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点评,让每一位与会的老师收益颇多。

通过本次信息教研组活动,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微项目学习在信息学科的应用,对核心素养和新课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文:张玲焱、沈睿奇
一审一校:章 震
二审二校:王晓军
三审三校:郭建芬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